索引号: 113706840042658668/2021-02273 成文日期: 2021-06-30
发布机构: 蓬莱区农业农村局 组配分类: 专项规划
蓬莱区“十四五”畜牧业专项规划(2021-2025)
发布日期: 2021- 06- 30 信息来源: 蓬莱区农业农村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畜牧业现代化进程,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需要,结合蓬莱市畜牧业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蓬莱市畜牧兽医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战略目标,坚持“发展、保护、安全、生态并重”的工作思路,积极作为,狠抓落实,通过围绕畜牧转型升级主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结构调整等一系列重点措施,全市畜产品总量呈现先扬后抑,动物疫情总体稳定控制,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有效,“新六产”发展进一步优化,畜禽生产水平明显提升,现代畜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畜牧业发展取得了稳中趋优的良好局面。

“十三五”期间,在禁养区关停养殖场和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的大背景下,畜牧业发展出现较大波动,生猪产能略有下滑,家禽产业快速发展,牛羊产业稳中有增,在生猪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带动下,畜产品价格总体上涨。2019年年底,全市家禽、生猪、牛、羊存栏分别为109万羽、17.26万头、0.42万头和2.32万只;全市畜产品总产量达到14.4万吨,其中肉、蛋、奶产量各达到12.4万吨、1.3万吨和0.7万吨;全市实现畜牧业产值20.21亿元,比2015年增长34.73%。

(一)、标准化养殖显著增强。“十三五”期间,全市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和带动社会投资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畜禽养殖。到2019年底,全市各类畜禽养殖规模场达到308家,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比重分别达到96%和89%,分别比2015年提高6.67和11.25个百分点;累计创建国家级畜禽规模养殖标准化示范场5个、省级示范场14个,推进3处奶牛家庭牧场升级改造。山东民和牧业股份有限公司顺利建成投资5亿多元、占地700多亩、年出栏商品肉鸡2500万羽的标准化肉鸡养殖园区,已投入生产。

(二)、产业化经营提档升级。畜禽养殖产业化经营发展加快,延长了畜牧产业链条,增强了相关产业发展的带动能力。目前,全市拥有较强实力的畜牧龙头企业2家,中小企业88家,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家,拥有民和股份、民和生物两个“畜”字号上市公司,各类畜牧专业合作社达到274家。蓬莱民和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鸡肉产品被评为“国家绿色食品”,目前正在新港街道建设投资2.5亿元、占地3.7万平方米、熟食制品年产将达3万吨的熟食制品加工项目,建成后将实现鸡肉初加工、深加工、速冻、包装全过程的自动化和标准化生产。

(三)、新六产发展持续推进。以饲料工业、畜产品加工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和以畜牧旅游业、畜牧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深化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促进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有机融合。蓬莱市绿村农庄是以黑猪、跑山鸡、蜜蜂等绿色养殖和小麦、蔬菜、水果等生态种植为基础,集生产、加工、观光、度假、旅游、餐饮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庄园,并且庄园内畜禽粪污尿液通过还田种植农作物,形成了物质能量互补的生态循环系统。

(四)、饲料产业集群逐步形成。截至2019年底,蓬莱市饲料生产企业已达17家,其中单一饲料厂4家,配合饲料厂7家,饲料添加剂厂6家,2019年全市饲料加工生产企业产量近40万吨,饲料产业集群初具规模。2017年省级粮改饲试点项目顺利完成,实现了种养双赢,不仅构建了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更增加了农民种植饲料玉米的积极性,增加了种植收入和养殖收入,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五)、良种繁育体系更加完善。我市种畜禽养殖规模大、代次高、品种多,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畜禽良种繁育与供应基地。目前,全市各类种畜禽场发展到7个,共存养父母代肉种鸡  340万套,民和股份成为亚洲最大的父母代肉种鸡养殖企业。2019年新建的蓬莱运凯养殖场是集种猪生产、育种、仔猪繁育为一体的以繁育PIC配套系为主营业务的一级种猪场,目前存栏PIC原种猪1000头,年可提供优质二级种猪1万头、断奶仔猪1.2万头。二级种猪投放市场后,每年新增育肥猪产能18万头,可有效带动周边生猪产业发展,促进生猪供应稳定。

(六)、生态绿色养殖稳步前进。全市逐步形成了生态畜牧业、清洁畜牧业、循环畜牧业的发展方式,重点推广了畜禽粪污堆积发酵、干湿分离、制备生物肥、沼气工程等综合利用技术,最终我市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和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分别达到98%和100%。民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粪污经发酵后进行沼气发电,年处理鸡粪可达20万吨,污水12万吨,从而实现污染物的循环再利用,是目前国内家禽养殖行业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运行机制最先进的沼气发电工程。

(七)、动物疫病防控扎实开展。全市继续强化县乡畜牧兽医、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动物疫病监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持续深化2016年无疫区建设成果。全市严格落实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措施,突出集中免疫、强化检疫监督,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没有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2017年-2019年,我市作为全国布病综合防控试点,组织开展布病监测和布病健康场群、布病净化场群创建工作,对监测阳性病例全部扑杀并无害化处理。自2018年非洲猪瘟病毒侵入我国境内以来,我市全力启动对辖区内的各养猪场、生猪屠宰场、无害化处理场等重点场所实行非洲猪瘟疫情排查情况日报告制度,强化区域联防联控,严格落实调运监管措施,全面提升综合防控能力,确保我市清净无疫。我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选聘和公益岗的方式选拔的46名动物防疫检疫协管员已正式踏上工作岗位,成为烟台市首家完成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制度改革的县市。

(八)、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健全。全面发挥市、镇、村三级网格化监管作用,形成了全过程监管体系,全面加强养殖、屠宰、饲料、兽药、生鲜乳等各环节监管,重点加强了“最后一公里”的监管,适时开展各种类型的专项整治行动,不断健全高效严密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切实保障了畜产品安全,国家、省、市三级对我市畜产品及投入品的抽检合格率均保持在98%以上,全市没有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2017年,我市引入社会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蓬莱市蜂鸟无害化处理有限公司,收集暂存点6处,配备专业运输车辆4辆,目前基本达到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建立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收集体系,有效避免了病死畜禽流向市场。

二、“十四五”时期发展面临的形势

未来五年,全市畜产品消费将持续增加、消费结构加速升级,畜牧业发展既迎来良好机遇,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的严峻挑战。

(一)发展机遇

1.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大。国家、省、烟台市将“三农”政策一以贯之、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强牧惠牧富牧扶持政策持续增强,在财税、金融、土地、保险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畜牧业发展将更多分享改革红利和政策支持。

2.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完善。随着依法兴牧、依法治牧的全面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实施力度不断加大,依法行政水平逐步提高,将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市场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1万美元,消费结构由生存性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猪肉、禽蛋消费将保持平稳增加,牛羊肉、乳制品消费还有发展空间,潜力较大。

4.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畜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大规模、集约化养殖生产成为主流,畜牧业产业链不断延伸,逐步走向“三产融合”。

(二)面临挑战

1.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严格执行基本农田红线制度,畜禽养殖用地空间受到挤压,用地后备资源缺乏。发展畜禽养殖与注重污染控制需要同步考虑,但畜禽污染治理投入不足和投入机制不健全与生态环境达标排放治理要求仍有差距,污染突出的矛盾还不能得到有效遏制。

2.养殖风险和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我国动物疫病病种多、病原复杂、流行范围广,外来动物疫病传入风险依然存在,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动物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养殖生产过程中滥用抗生素、休药期规定执行不严、超范围超剂量使用添加剂的现象时有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潜在隐患不容忽视。

3.自身产业素质整体偏低。畜牧规模养殖虽快速推进,但我市小规模经营仍占不小比重,畜禽养殖业的从业者仍是农民为主体的现状没有改变,农民经济条件差、对畜禽养殖自身投入能力弱的状况也没有改变。

4.市场竞争压力加剧。受环保禁养和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影响,国内外畜产品的价格差价增大,使得国外畜产品大量进口,进一步挤压国内畜牧产业增收空间。其他省、市、县都在发挥自身优势集中力量发展现代畜牧业,竞争实力逐步增强,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仍任重道远。

三、“十四五”时期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发展理念,突出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总战略,以“确保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深化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努力走出一条“高效养殖、科技创新、产业融合、生态健康”的具有蓬莱特色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力争建设更高水平的现代畜牧业。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持续发展的原则。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尊重自然规律、市场规律和产业规律,统筹推进动物防疫、生态养殖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现畜禽养殖与生态环境、人体健康、经济效益和谐一致的可持续发展。

2.坚持合理布局、适度规模的原则。根据三区划定规定,立足各地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因地制宜确定养殖区域、养殖种类,坚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推进农牧结合发展,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的空间布局,不断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 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

3.坚持提质增效、保障供给的原则。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确保主要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产业龙头,引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畜牧业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水平,构建畜牧业全产业链。

(三)发展目标

1.保持畜牧业生产能力稳定增长。提升畜牧业生产效率,稳步发展肉鸡、生猪等优势产业养殖与加工,加快恢复生猪产能,积极发展肉牛、肉羊、奶牛等新兴产业,确保畜产品供应稳量提质增效。到2025年,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6万吨、2万吨和1.5万吨,畜牧业加工业产值与畜牧养殖业产值之比达2:1。

2.实现畜牧养殖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加快智慧畜牧业发展,合理优化养殖主体结构,引导养殖方式转变,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市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良种化水平。到2025年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比重分别达到98%和95%。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畜禽规模养殖标准化示范场4个、15个以上。

3.不断做优、做深现代畜牧产业。鼓励饲料企业不断优化、创新,促进产品升级换代,饲料加工能力不断增强,全市饲料生产产量达到60万吨,饲料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8%以上;不断提升畜禽产品深加工水平,鼓励民和、富龙等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

4.持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积极推广“种养结合”、“畜-沼-果”等生态养殖模式,完善生态畜牧业产业体系,基本实现清洁生产。到2025年,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均达到98%以上。

5.全面提升动物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025年动物防疫体系更加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检疫率、无害化病死覆盖率均达到100%。猪(羊)、禽和牛发病率分别控制在4%、5%和2%以下。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保持 98%以上,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四、“十四五”时期工作重点及主要任务

(一)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

1.优化养殖布局。统筹考虑各镇街区域优势、品种优势和环境承载能力,坚持保生态、控总量的基本原则,积极建设生猪、肉鸡、蛋鸡、奶牛、肉牛羊、水貂六大产业优势区域,打造肉鸡、生猪养殖覆盖全市,蛋鸡、奶牛、水貂养殖集中分布的养殖产业集群,带动全市畜牧业快速发展,形成不同区域优势互补、协调发展、资源共享的产业布局(见附表1)。

附表1      蓬莱市畜牧养殖发展区域分布

养殖畜种

生产重点区域

开发潜力区域

生猪产业

北沟镇、大辛店镇、村里集镇、小门家镇

刘家沟镇、大柳行镇

肉鸡产业

北沟镇、大辛店镇、刘家沟镇、大柳行镇

村里集镇、小门家镇

蛋鸡产业

北沟镇、大辛店镇、刘家沟镇、南王街道

村里集镇、小门家镇

奶牛产业

北沟镇、紫荆山街道

大辛店镇、南王街道

肉牛羊产业

北沟镇、刘家沟镇、小门家镇

大辛店镇、大柳行镇、村里集镇

水貂产业

刘家沟镇、新港街道


2.优化品种结构。加快发展生猪、肉鸡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大力推广肉鸡多层笼养技术、生猪分阶段育肥技术、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和疫病防控技术等,着力打造优质、安全、生态肉鸡、生猪养殖基地,指导肉鸡、生猪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鼓励发展肉羊规模养殖,推行舍饲半舍饲养羊模式和全混合日粮(TMR)加工饲喂技术,提高生产水平;推进奶牛精准饲喂管理,扩大奶牛生产性能(DHI)测定范围,加强种养结合,稳步推进“粮改饲”项目,推动家庭牧场转型升级,提升奶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促进奶业振兴。

3.深化产品加工。以民和食品、富龙肉食等龙头企业为依托,鼓励引进新技术,提升畜禽屠宰加工环节产能,进一步提升畜产品的精深加工能力,培育适合集中屠宰、生鲜上市的优质畜禽品种,创新开发具有独特风味的主导产品,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畜牧品牌,进一步完善畜禽产品一体化产业链。

(二)加快生猪、肉鸡等重点产业发展

1.保障畜产品供应充足。稳步发展肉鸡、生猪等优势产业养殖与加工,加快恢复生猪产能,积极发展肉牛、肉羊、奶牛等新兴产业,确保畜产品供应稳量提质增效。实施《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强化落实责任,支持大型养殖企业加快布局,扩大养殖规模,通过以大带小等形式,带动中小养殖场户加快补栏,恢复生猪产能,确保如期完成三年目标任务。统筹抓好牛羊禽等替代畜产品发展,对生长周期短、饲料转化效率高的肉鸡、肉鸭和蛋鸡产业予以支持和引导,大力推广肉鸡多层笼养等饲养技术,发挥民和牧业等龙头企业优势,采取“公司+农户”等模式,带动农户扩大禽业生产,着力增加禽肉禽蛋供给。加快“优质肉羊”扩群增量,积极培育“精致奶业”,因地制宜发展肉兔、鹌鹑等特种畜禽生产,多渠道满足市场需求,保持肉类产品总量稳定。

2.持续抓好疫病防控。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深化无疫区建设和运行管理,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综合防控的方针,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着力强化强制免疫措施,在坚持开展春秋季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免疫(抗体)监测、疫病风险评估和生物安全措施,适场适地规范程序化免疫。打好非洲猪瘟防控持久战,继续紧盯重点区域、关键环节,落实好疫情监测排查报告、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清洗消毒、生猪运输监管、禁用餐厨废弃物等现行有效的防控措施,减少疫病发生风险。积极开展以布病为重点的人畜共患病防控,完成国家级牲畜布病净化县创建项目验收。

3.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充分发挥基层畜牧兽医站的技术优势和推广服务覆盖能力,通过开展畜牧业管理、从业人员培训和入户指导等方式,结合实际需求,科学指导养殖,提高养殖场户生物安全水平和饲养管理水平。强化生产监测和市场引导,完善生猪生产月调度制度,将全市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纳入监测调度范围,鼓励和支持规模养殖场发展健康养殖,加强形势研判和市场引导,稳定市场情绪,增强养殖信心。

(三)促进生产方式转型升级

1.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坚持规模化推进、标准化提升的原则,以发展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明确畜禽养殖空间和容量,合理布局养殖规模,积极发展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鼓励小规模养殖户扩规模、上水平,引导养殖大户和家庭养殖场联合组建专业合作社,提高中小规模养殖发展水平,到2025年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比重分别达到98%和95%。

2.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积极扶持民和股份、佳农养殖等畜牧良种龙头企业,继续加强对肉种鸡笼养、选育、人工授精等方面的研究,创新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畜禽品种,逐步形成以运凯养猪场、佳农养殖等一级原种场为核心,以良泰种猪合作社、民和牧业、仙坛禽业等家畜扩繁场、父母代种禽场为骨干,与区域生产布局相适应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巩固我市畜禽良种产业的龙头地位。大力推广普及畜禽良种,积极落实国家良种补贴等项目,充分调动农民发展良种的积极性。到2025年,支持民和牧业完成年存栏80万套父母代肉种鸡建设项目和第四孵化厂技术改造建设项目,存养父母代肉种鸡达到400万套、原种(一级)基础母猪2000头。

3.做大做强饲料兽药产业。扶持民和牧业等大型饲料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打造一批在行业内有影响力、规模大、实力强的大中型饲料企业,挖潜增产,使中型以上饲料企业的产量达到全市产量的75%以上。引导中小饲料兽药企业联合发展,鼓励规模企业创新发展,支持研发低氮、低磷等环保性饲料产品和高效安全低残留少污染的兽药产品,加快引进推广安全、高效、环保型生产技术,促进饲料、兽药产品升级换代,增强兽药和饲料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推进畜牧业“新六产”发展。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依托蓬莱市全域旅游发展布局,推动畜牧业与旅游、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功能互补和深度融合,实现畜牧业横向联合发展;深化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支持龙头企业联合大中型养殖场,发展养殖基地,开展畜产品加工,推进大型畜禽养殖企业与饲料、兽药企业或畜禽屠宰加工企业纵深联合发展,促进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有机融合,实行全产业链经营。不断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到2025年,初步形成与畜牧资源和市场需求相协调,一二三产业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四)推动生产生态协调发展

1.努力提升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督促畜禽养殖场户落实污染防治主体责任,推广畜禽粪污干湿分离、堆积发酵、有机肥生产等技术,调动企业、个人积极性,扩大发展种养一体化、发酵还田、养殖密集区废弃物集中处理等模式,积极探索畜禽粪污产业化利用新途径,重点支持大型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建设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加大畜禽养殖环保治理力度,结合环保部门开展粪污处理设施配建情况实地抽查,加大监管力度,改善人居环境。到2025年,全市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8%。

2.加大力度推动农牧结合。建立粮饲统筹、农牧结合、种养一体的发展机制,支持已建养殖场按农地配套标准(每亩1.5-3头存栏猪当量)流转周边耕地实行规模种植,或与周边规模种植户建立粪肥供应关系、签订合同,实现畜禽粪污就近利用、当地消纳;支持在农田中建设与种植业对接的沼液贮存池、配套管网等,与周边养殖场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行“沼-牧-果”,“种-养”等生态养殖路径,打造一批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新典型、新模式,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循环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整体改善。

3.全面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推行无公害生产,建立健全畜禽标准化生产体系,强化产地环境、投入品管理、饲养过程、饲料加工等生产过程全面管控,保障放心畜产品上市,提高畜禽产品竞争力。建立各环节无缝对接的监管制度,进一步加大畜牧投入品及肉、蛋、奶等畜产品检测抽查力度,加强与执法部门联动,坚决打击涉及违法添加“瘦肉精”、滥用抗生素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保持 98%以上,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4.构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落实蓬莱市蜂鸟无害化处理场配套完成产能达到日处理量40吨等无害化处理设备,增加废水生化处理系统,完成升级改造;实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补贴,完善市场化和财政托底运行机制,加强区域联动,保障无害化处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转;配合保险部门,推进畜禽养殖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提高养殖场(户)参与无害化处理的积极性,2025年底实现全市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覆盖率达100%。

(五)加快畜牧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

运用智能化设备、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畜牧业,促进“互联网+畜牧业”发展,打造现代畜牧业新业态。推进畜禽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应用,普及推广自动饮水、自动喂料、自动清粪设施设备,推动规模养殖场应用精准饲喂、环境智能调控等先进设备和技术,实现畜禽生产自动化和管理智能化。

通过推广“养殖场直联直报平台”“全国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平台”等信息化管理平台,健全畜禽生产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引导养殖户建立健全电子养殖档案,全程记录养殖、屠宰等环节信息,实现从养殖源头到零售终端前的双向追踪。利用电子追溯码标识和国家兽药追溯查询应用程序等技术手段,全面加强兽药生产、经营和使用监管,实现全程追溯管理,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畜牧业电子商务发展,积极引导畜牧业生产、加工、贸易等各类经营主体利用山东畜牧产销对接服务平台等新型经营模式,推动产销衔接,拓宽销售渠道,不断深化产销对接与畜牧产业各领域的融合。

五、保障措施

(一)推动扶持政策落实落地。按照中央、省、市各级政策要求,认真履行规划指导、政策落实、协调服务职能,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深入组织实施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各项工程。以财政支持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为依托,积极将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等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纳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支持范围,有效解决畜牧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统筹解决畜禽养殖用地,推动落实有关养殖用地政策,引导盘活存量养殖用地,合理规划养殖用地,拓展畜牧业发展空间。重点落实好规模养殖场建设补助、贷款贴息、生猪政策性保险、良种补贴等支持性政策,支持新建和改扩建规模养殖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提升畜禽养殖效率效能。

(二)强化畜牧业科技支撑。建立健全畜牧业科技示范推广体系,充分利用技术推广机构、科技型企业等单位的科技创新平台,加强科技推广力度,抓好优质畜禽生产等实用科技的普及推广,重点推广畜牧业规模化、智能化高效养殖技术,提升养殖效率;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力争在良种培育、健康养殖、疫病防控、饲料营养、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重点研发畜产品保鲜、长距离运输和深加工新技术,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不断提升畜牧产业科技水平。此外,开展畜牧业管理、从业和服务人员培训,全面提高畜牧行业的整体素质,深入开展专家型人才培养活动,努力培养一批能为养殖户解决实际问题的善经营、懂管理的全面型人才,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加强畜牧兽医服务保障。加强基层畜牧兽医体系建设,进一步理顺乡镇畜牧兽医站管理体制,认真落实官方兽医和动物防检员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兽医服务体系在动物防检疫、技术推广、监测预警、无害化处理、畜产品安全监管等作用,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推进执业兽医制度建设,加强兽医从业和服务人员培训,规范养殖企业、动物诊疗机构等主体从业行为和兽医师执业行为,提高安全用药和科学执业水平。

(四)加强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监测工作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畜牧业监测预警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和完善畜禽养殖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畜牧业统计调查体系,加强形势研判和公共信息服务,及时准确提供规模场、畜禽产品生产供应和饲料及原料供求等监测信息,指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科学引导预期,降低市场风险。建立市、镇、村三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网络,加强全市动物疫情监测、检测、防疫效果评价、流行病学调查、疫情上报等工作,逐步完善动物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做到早期监测、预报动物疫病,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